当前位置:主页 > 帕鲁指南 > 三域六界系统与五界分类的内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那些区别和联系?

三域六界系统与五界分类的内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那些区别和联系?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礁石游戏网 发布时间:2024-09-02 05:55

一、三域六界系统与五界分类的内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那些区别和联系?

一、三域、六界和五界

1、五界系统

1969年惠特克提出了五界分系统。首先根据核膜结构有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为一界。真核生物根据细胞多少进百一步划分,由单细胞或单细胞群(团藻)组成的某些生物归入原生生物界。

余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又根据营养类型分为植物界,光合自养;真菌界,腐生异养;动物界,异养。

2、六界系统

由我国生度物学家陈世骧于1977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再加病毒界即六界系统。 

 3、三域系统

 由卡尔·沃斯在1977年提出的生物分类﹐将原核生物分成了两大类﹐起初称为真细菌和古细菌。Woese依据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别认为内这两组生物和真核生物从一个具有原始遗传机制的共同祖先分别进化而来﹐因此将三者容各划为一类作为比界高的分类系统,称作“域”或者“总界”。

1990年,Carl Woese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又把三域目前这三域改称为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 

二、区别与联系:

1、五界分系统根据核膜结构有无。

2、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3、六界系统是在无界的基础上增加了病毒界,六界系统包括三域和无界。

扩展资料:

五界系统的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真核多细胞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横向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食方式的动物。

五界分类系统的依据主要为营养方式、形态和细胞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伍斯等人对60多株S 类rDNA序列的测定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三域理论。

三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分界的划分进行了新的探讨,而且对于研究生明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二、16SrDNA的概念

16SrRNA为核糖体的RNA的一个亚基,16SrDNA就是编码该亚基的基因。细菌rRNA(核糖体RNA)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分别为5S、16S和23S rRNA。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存在于所有细菌染色体基因中。

16S rDNA是细菌的系统分类研究中最有用的和最常用的分子钟,其种类少,含量大(约占细菌DNA含量的80%),分子大小适中,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中,其进化具有良好的时钟性质,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素有“细菌化石”之称。在大多数原核生物中rDNA都具有多个拷贝,5S、16S、23S rDNA的拷贝数相同。16S rDNA由于大小适中,约1.5Kb左右,既能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又能利用测序技术较容易地得到其序列,故被细菌学家和分类学家接受。

三、如何用16S rRNA鉴定一个菌

分两步,

一、形态学鉴定,要从形态学上初步确定菌株可能是哪一类菌,

二、1、选择合适的引物,

2、提基因组

3、PCR扩增

4、连接载体

5、筛选阳性克隆

6、测序

7、NCBI比对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