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攻略 > 东周列国志人物?

东周列国志人物?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6 19:23

一、东周列国志人物?

《东周列国志》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还十分精彩,卫鞅入秦变法,西门豹、吴起的故事等,但给读者记忆深刻的当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四人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学兵法,苏秦、张仪习游说。孙膑后为庞涓陷害,几死于魏,佯疯才得脱归齐国,后马陵道万箭射死庞涓。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击秦国,即历史上著名的合纵,张仪助秦,后几次破苏秦的合纵之谋。两人皆为游说之仕,小说中,他们算不得什么伟大人物,全为小人之举,苏秦先一贫如洗,后因游说而富贵还家,按小说的观点,其是为了自己而行游说之事,全不顾国家以后的发展,尤其在他后面的日子尤为明显。结局悲惨自是不必说。苏秦张仪之后,多出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这样的好客之士,在他们门下,养士多达数千人,但所养之士也多无用,不能为国出谋划策,也不能为之身死。当然蔺相如、廉颇这样的大将之才也是有的,白起长平一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余。再后期,秦王翦、赵李牧等出现,王翦是秦并吞六国的主力统帅,兵越千里,战功显著。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乱世春秋,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春秋时期,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宁俞、赵盾等,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再之后,仅剩将领之才了。将领之后呢,就只剩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之流,惟秦王政为治国之君,任人唯贤。下面也有一帮如王翦、李斯等的能臣,也难怪秦能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唉也!

二、东周列传和东周列国志区别?

应该就是指同一本小说。这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

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

三、东周列国志名言?

1、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

   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君子不居危国,不事乱朝。

   4、机不密,祸先发。

   5、人臣无将,将则必诛。

   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7、一日纵敌,数世贻殃。

   8、斩草留根,逢春再发。

   9、水来土掩,兵至将迎。

10、爱子者,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夫宠过必骄,骄必生乱。

   1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12、利器入手,不可假人。

   13、投鼠者当忌其器。

   14、子不能为父分忧,即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

   15、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16、天下之事,理胜力维常,力胜理为变。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17、凡举事必先有所奉,然后成。

   18、有奇淫者,必有奇祸。

   19、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

   20、有大才略,必有大规模。

   21、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22、抱大节者,不拘小谅;有远虑者,岂固近谋?

   23、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

   24、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

   25、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

   26、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27、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28、君臣以义合。君待臣如手足,则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马,则臣待君如路人。

   29、君臣之间,以礼相交,不可戏也。戏则不敬,不敬则慢,慢则无礼,悖逆将生。

   30、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31、依人者危,臣人者辱。

   32、任独者暗,任众者明。

   33、上人不好,下人不要。

   34、进嘉言于愚人之前,犹委珠玉于道也。

   35、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

36、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37、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38、士之立身,忠信为本。

   39、入虎穴者,必操利器。

   40、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41、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

   42、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

   43、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

   44、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45、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

   46、蛟龙失势,比于蚯蚓。

   47、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48、人生如白驹过隙,苟可适志,何必他求?

   49、剑老五芒,人老无刚。

   50、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

   51、运到时来,铁树花开。

   52、圣臣能使其君尊,贤臣能使其君安。

   53、大凡做好事的心,一日小一日;做歹事的胆,一日大一日。

   54、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

   55、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56、胜敌者,一时之功也;全信者,万世之利也。

   57、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58、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

   59、死而不义,非勇也。

   60、有道之君,以乐乐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61、人有一念之善,天必佑之。

   62、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慝者有殃。

   63、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64、龙之在渊,没人不可窥也;及其离渊就陆,童子得而制之。

   65、计之不精,由于多心;心之不一,由于多视。

   66、贤人,社稷之卫也。

   67、贤不肖之间,父子不相及也。

   68、父子之罪,不相及也。

   69、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

   70、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

   71、礼,国之干也。杀有礼,不祥!

   72、父不父,则子不子矣!

   73、不能舍己,必将取人,取人必多怨,亡无日矣。

   74、伯者之服诸侯,闻以德,不闻以宫室。

   75、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76、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舟浆空长,终为水役。

   77、善仕者不但择君,兼欲择友。

   78、为将者,受命之日,即忘其家;临君约束,则忘其亲;秉枹鼓,犯矢石,则忘其身。

   79、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而流。

   80、小不忍而酿大患。

   81、良马不在形之高大,所贵者力能任重,足能致远而已。

   82、安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室家之爱,不能除君之患,非义也。

   83、凡以寡胜众,以弱胜强者,必先明于劳逸之数。

   84、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

   85、护嘉苗者,必去莠草。

   86、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87、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

   88、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

   89、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90、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

   91、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

   92、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

 9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94、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

   95、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志,而使人知之者,危也。

   96、天之将亡人国,先逢其小喜,而后授之以大忧。

   97、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忘有力之子。

   98、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99、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

   100、天之所废,虽贵必贱;天之所兴,虽贱比贵。

   101、忠臣不忧身之死,明主不掩人之义。

   10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03、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

   104、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而无本,能令终乎?

   105、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106、良材不终朽于岩下,良剑不终秘于匣中。

   107、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108、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09、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

   110、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111、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

   112、明主立政,有功者赏,有能者官,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

   113、贵而为友者,为贱时也;富而为友者,为贫时也。

   114、应运之王,必有异征。

   115、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得自由也。

116、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117、为孝子者,谁不愿得慈父?为贤臣者,谁不愿得明君?

   118、大丈夫处世,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传而身死者,其次也;惟名辱而身全,斯为下耳。

   119、荣辱盛衰,物之常理。

   120、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121、天下有智妇人,胜于男子。

   122、高才不寿,惜哉!

   123、有生者不讳其死,有过这不讳其亡;讳亡者不可以得存,讳死者不可以得生。

   124、忠臣不进阿顺之言,明主不蹈狂悖之行。主有悖行而臣不言,是臣负其君也;臣有忠言而君不听,是君负其臣也。

四、东周列国志好词?

好词:千金买笑、先发制人、大义灭亲、胡服骑射、斩美谢躄、鸡鸣狗盗、焚券市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折节下士、虚左以待、怒发冲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纸上谈兵、窃符救赵、身先士卒、奇货可居等等

五、东周列国志作者?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六、东周列国志讲解?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七、东周列国志介绍?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八、东周列国志难读人名?

石碏(què),阖闾(hélǘ)

石碏[què](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

九、东周列国志目录列表?

东周列国志一共108回。

具体如下: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第二回 褒人赎罪献美女 幽王烽火戏诸侯

第三回 犬戎主大闹镐京 周平王东迁洛邑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助卫逆鲁宋兴兵 

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宋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翬献谄贼隐公 

第八回 立新君华督行赂 败戎兵郑忽辞婚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

第十一回 宋庄公贪赂搆兵 郑祭足杀婿逐主 

第十二回 卫宣公筑台纳媳 高渠弥乘间易君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亹君臣为戮 

第十四回 卫侯朔抗王入国 齐襄公出猎遇鬼

第十五回 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 

第十六回 释槛囚鲍叔荐仲 战长勺曹刿败齐

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楚王杯酒虏息妫 

第十八回 曹沫手剑劫齐侯 桓公举火爵宁戚

第十九回 擒傅瑕厉公复国 杀子颓惠王反正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

第二十一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竹 

第二十二回 公子友两定鲁君 齐皇子独对委蛇

第二十三回 卫懿公好鹤亡国 齐桓公兴兵伐楚 

第二十四回 盟召陵礼款楚大夫会葵邱义戴周天子

第二十五回 智荀息假途灭虢 穷百里饲牛拜相 

第二十六回 歌扊扅百里认妻 获陈宝穆公证梦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 

第二十八回 里克两弑孤主 穆公一平晋乱

第二十九回 晋惠公大诛群臣 管夷吾病榻论相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第三十一回 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 

第三十二回 晏蛾儿逾墙殉节 群公子大闹朝堂

第三十三回 宋公伐齐纳子昭 楚人伏兵劫盟主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第三十五回 晋重耳周游列国 秦怀嬴重婚公子 

第三十六回 晋吕郤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

第三十七回 介子推守志焚绵上 太叔带怙宠入宫中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乱居郑 晋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词却敌 晋文公伐卫破曹 

第四十回 先轸诡谋激子玉 晋楚城濮大交兵

第四十一回 连谷城子玉自杀 践土坛晋侯主盟 

第四十二回 周襄王河阳受觐 卫元咺公馆对狱

第四十三回 智宁俞假鸩复卫 老烛武缒城说秦 

第四十四回 叔詹据鼎抗晋侯 弦高假命犒秦军

第四十五回 晋襄公墨缞败秦 先元帅免胄殉翟 

第四十六回 楚商臣宫中弑父 秦穆公崤谷封尸

第四十七回 弄玉吹箫双跨凤 赵盾背秦立灵公 

第四十八回 刺先克五将乱晋 召士会寿余绐秦

第四十九回 公子鲍厚施买国 齐懿公竹池遇变 

第五十回 东 门遂援立子倭 赵宣子桃园强谏

第五十一回 责赵盾董狐直笔 诛斗椒绝缨大会 

第五十二回 公子宋尝鼋构逆 陈灵公衵服戏朝

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 

第五十四回 荀林父纵属亡师 孟侏儒托优悟主

第五十五回 华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结草亢杜回 

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逢丑父易服免君

第五十七回 娶夏姬巫臣逃晋 围下宫程婴匿孤 

第五十八回 说秦伯魏相迎医 报魏锜养叔献艺

第五十九回 宠胥童晋国大乱 诛岸贾赵氏复兴 

第六十回 智武子分军肆敌 逼阳城三将斗力

第六十一回 晋悼公驾楚会萧鱼 孙林父因歌逐献公 

第六十二回 诸侯同心围齐国 晋臣合计逐栾盈

第六十三回 老祁奚力救羊舌 小范鞅智劫魏舒 

第六十四回 曲沃城栾盈灭族 且于门杞梁死战

第六十五回 弑齐光崔庆专权 纳卫衎宁喜擅政 

第六十六回 杀宁喜子鳟出奔 戳崔杼庆封独相

第六十七回 卢蒲癸计逐庆封楚灵王大合诸侯 

第六十八回 贺傂祁师旷辨新声 散家财陈氏买齐国

第六十九回 楚灵王挟诈灭陈蔡 晏平仲巧辩服荆蛮 

第七十回 杀三兄楚平王即位 劫齐鲁晋昭公寻盟

第七十一回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楚平王娶媳逐世子 

第七十二回 棠公尚捐躯奔父难 伍子胥微服过昭关

第七十三回 伍员吹箫乞吴市 专诸进炙刺王僚 

第七十四回 囊瓦惧谤诛无极 要离贪名刺庆忌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临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 

第七十六回 楚昭王弃郢西奔 伍子胥掘墓鞭尸

第七十七回 泣秦庭申包胥借兵 退吴师楚昭王返国 

第七十八回 会夹谷孔子却齐 堕三都闻人伏法

第七十九回 归女乐黎弥阻孔子 栖会稽文种通宰嚭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句践竭力事吴

第八十一回 美人计吴宫宠西施 言语科子贡说列国 

第八十二回 杀子胥夫差争歃 纳蒯聩子路结缨

第八十三回 诛芈胜叶公定楚 灭夫差越王称霸 

第八十四回 智伯决水灌晋阳 豫让击衣报襄子

第八十五回 乐羊子怒餟中山羹西门豹乔送河伯妇 

第八十六回 吴起杀妻求将 邹忌鼓琴取相

第八十七回 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 

第八十八回 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

第八十九回 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咸阳市五牛分商鞅 

第九十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第九十二回 赛举鼎秦武王绝胫 莽赴会楚怀王陷秦

第九十三回 赵主父饿死沙邱宫 孟尝君偷过函谷关 

第九十四回 冯谖弹铗客孟尝 齐王纠兵伐桀宋

第九十五回 说四国乐毅灭齐 驱火牛田单破燕 

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

第九十七回 死范睢计逃秦国 假张禄廷辱魏使 

第九十八回 质平原秦王索魏齐 败长平白起坑赵卒

第九十九回 武安君含冤死杜邮吕不韦巧计归异人 

第一百回 鲁仲连不肯帝秦 信陵君窃符救赵

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将 

第一百二回 华阴道信陵败蒙骜 胡卢河庞煖斩剧辛

第一百三回 李国舅争权除黄歇樊於期传檄讨秦王 

第一百四回 甘罗童年取高位 嫪毐伪腐乱秦宫

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齮 

第一百六回 王敖反间杀李牧 田光刎颈荐荆轲

第一百七回 献地图荆轲闹秦庭 论兵法王翦代李信 

第一百八回 兼六国混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

十、东周列国志的特点?

东周列国志通俗易懂,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